又须远嗜欲,薄滋味,静心调养以助之。浮为风,风伤卫;紧为寒,寒伤营;营卫俱病,故发热、恶寒、身痛也,烦为阳为风,躁为阴为寒,风寒两伤,营卫俱实,故不出汗而烦躁也。
治宜和脏腑、通经络,便是治风。大黄、芒硝荡热去实,甘草和胃缓中,此调胃承气汤也。
或曰∶《内经》治痿,独取阳明何也,曰∶只诸痿生于肺热一语,已见大意,金体燥而居上,主气畏火者也;土性湿而居中,主四肢畏木者也;嗜欲不节,则水失所养,火寡于畏而侮所胜,肺得火邪而热矣,肺受热邪,则金失所养;木寡于畏而侮所不胜,脾得木邪而伤矣,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,脾虚则四肢不为人用,而诸痿之病作矣。盖心是神机开发之本,胃是水谷充大之标,标本相得,则膻中、气海之宗气盈溢,分布四脏三焦,上下中外无不周偏;若标本相失,宗气虚耗,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,不周于五脏则喑。
《医贯》曰∶火为阳之根,水为阴之根,而水与火之总根,两肾之间动气是也。 胃伤则营卫虚而谷气乖,乖则争,争则邪正分,寒热作,而成疟矣。
此手足阳明药也。肾者水脏,传化失宜,则水气留之,水气留之,则生湿热,故令囊湿生疮也。
上焦有火,渴饮凉水,水为火格,不得润下,停留于膈,水寒射肺,故令人咳。亦有用理中汤加附子者,因脾胃虚衰之火,被逼上炎,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,姜附散其寒,则火得所助,接引退舍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