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黄能滋阴降火,白蜜能润肺生津;损其肺者益其气,故用人参;虚则补其母,故用茯苓。茯苓、白术,补土利水之物也,可以伐肾而疗心悸;生姜、附子,益卫回阳之物也,可以壮火而祛虚邪;芍药之酸,收阴气也,可以和荣而生津液。
乌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医哲,皆不知之,故以乌羽作乌扇,赤硝更海藻,紫盛更紫葳、紫菀。又曰∶心肾乃水火之脏,法天地,施生化成之道,故藏精神,为五脏之宗主,若由他脏而致肾之泄者,必察四属以求其治。
以手足渐温,人事稍苏为可治。大便实者,去人参,加大黄。
经曰∶伤寒脉浮缓,手足温者。若阴痞不关阳郁,即郁而未成热,只是上下阴阳部分拒格而成,泻心之法概不可用也。
一为阴气内盛,一为阳气内陷,何以明之,盖阴寒为病,内无燥热,则口中和;阳气内陷,则销烁津液,口燥舌干而渴也。 四逆汤力能扶阳祛寒,阳光一照,阴火自灭,故治之而愈。
心神伤则火动,火动不已则肾水受伤,肾主藏精,所受五脏六腑输至之精,皆不得藏而时下矣,故为遗精梦泄。若鳖甲、鼠妇、虫、蜣螂、蜂窠者,皆善攻结而有小毒,以其为血气之属,用之以攻血气之凝结,同气相求,功成易易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