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汗恶风,脉浮缓者,当解肌,随时用药。其或吐利烦躁,厥逆蜷卧,皆属少阴,又为不治之证。
予故表而出之。伤寒五六日,身热恶风,头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此汤主之。
舌上白苔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谓其寒邪初传入里也,小柴胡汤。有湿,皆虫证。
此日数之不可拘也。 盖胃中有寒,则蛔上入膈,大凶之兆,急用炮干姜理中汤加乌梅二个煎服。
一伤寒,麻黄汤证,误下之,心下满闷不痛者,名痞气,分虚实治之。四肢者,诸阳之本。
大承气最紧,小承气次之,调胃承气又次之,大柴胡又次之。虚烦者,竹叶石膏汤,然用羌活汤解之为当;渴,加知母、石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