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证在胸□而不在胃,则荡涤之药无所用,故取蠲热逐饮于胸□之间,以为下法。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,姜汁、矾汤、竹沥造曲,治痰积沉痼者,自然使腐败,随大小便出,或散而为疮,此半夏曲之妙也。
分服三服,乃缓以治上之法也。浮弱即阳浮而阴弱,此言太阳证凡在未传变者,仍当从于解表,盖严戒不得早下之意。
不位不育,病之时也。又曰∶“痰因火盛逆上,治火为先,白术、黄芩、石膏之类。
太阳病,发汗后,或大汗出,皆令人津液内竭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,当少少与之,以滋胃燥,令胃气和,则可愈也。若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虽有烦躁证,乃少阴亡阳之象,全非汗不出而郁蒸者比也。
所以然者,脉浮滑数为阳,沉弦紧细为阴也。柯琴曰:石膏为清火之重剂,青龙、白虎皆赖以建功,然用之不当,适足以召祸。
孔子云:「生而知之者上,学则亚之;多闻博识,知之次也。 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;颇欲吐,若躁烦,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