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阳之邪,从胸而下□,因胸而病及于□,故曰:邪高痛下也。回阳救阴,其机甚微,总在临证详究,辨别标本寒热,以急施其治,庶克有济,稍缓则不及矣。
以其人本来胃虚,故攻其热必哕。若昼日谵语,为邪客于府与阳争也。
下利清谷,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,里阴盛极也。口渴引饮者,里热也。
咳者,加五味子、干姜各五分,并主下利。少阴之厥有微甚,厥阴之厥有寒热;少阴之烦躁则多躁,厥阴之烦躁则多烦。
小便不利,湿不能下泄也。下之愈,宜大承气汤。
藏厥者,宜吴茱萸汤。方有执曰:人之四肢,温和为顺,故以不温和为逆,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,则热犹未深入也,故用柴胡以解之,枳实以泻之,芍药以收之,甘草以和之也。